全國經濟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與人口普查、農業普查組成我國三大周期性普查項目。經濟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調查我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規模、布局和效益,摸清各類單位基本情況,掌握國民經濟行業間經濟聯系,客觀反映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創新驅動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新進展。通過普查,進一步夯實統計基礎,推進統計現代化改革,為加強和改善宏觀經濟治理、科學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持?,F對相關熱點問題作出以下回應:
一、為什么要開展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
答:按照《全國經濟普查條例》規定,經濟普查每5年進行一次,分別在逢3、8的年份實施。2023年,我國將開展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
二、這次普查工作的主要時間安排是什么?
答: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標準時點為2023年12月31日,普查時期資料為2023年年度資料。
三、經濟普查對象有哪些?
答:這次普查的對象是在我國境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
四、經濟普查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答:主要是三大類,包括普查對象的基本情況(涉及單位名稱、地址、經營范圍、組織結構等)、生產經營情況(涉及財務狀況、研發活動、信息化水平、人員工資、能源生產與消費等)、投入產出構成(涉及投入結構、產品使用去向和固定資產投資構成)等。
五、這次普查在信息化手段的應用上有何突破?
答:本次普查將廣泛應用部門行政記錄,推進電子證照信息等在普查中的應用,采取網上填報與手持電子終端現場采集數據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調查。為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需要,也將支持普查對象通過網絡自主報送普查數據。
六、普查對象如何配合?
答:提前準備好《營業執照》等相關證照,以便“兩員”快速進行信息采集,普查對象應當如實、按時填報經濟普查表,不得虛報、瞞報、拒報和遲報。同時,為正式普查登記做好統計臺賬、相關財務報表等資料準備。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